大暑丨乐不思暑

来源:青岛新东方烹饪学校

发布时间:2018-07-23 09:30:51

浏览量:6523

 大暑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节气,在每年的阳历7月22日至24日,太阳到达黄经120°,表示天气酷热,较炎热时期到来。

 QQ图片20180723091833.jpg

因为地球自转轴以一定角度倾斜,绕太阳公转时便有了冷热更迭的四季变化。但是,在中国大部分地区,全年较冷、较热的时段,不是全年太阳高度较低(太阳辐射较弱)和较高(太阳辐射较强)的冬至和夏至,而往往会后延,也就是谚语所说的“冷在三九、热在三伏”。“三九”是指从冬至日开始数,数到第三个九日,大体在1月的9—17日。“三伏”时间每年不同,一般头伏在7月中下旬,中伏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之内,末伏在8月中旬前后。

 

2018年三伏

初伏: 2018年7月17日 至 2018年7月26日 庚戌日

中伏: 2018年7月27日 至 2018年8月15日 庚申日

末伏: 2018年8月16日 至 2018年8月25日 庚辰日

30天时间,请不要食冰镇的水、饮料和食物,会促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。冬天之所以怕冷、手脚凉都是三伏天不注意导致,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,请坚持在伏天喝热水,会把体内多少年深入骨随的寒气逼出来。一年一度的伏天请对身体且行且珍惜!

 

三伏天应该注意什么

“热在三伏”,尤其在城市中,仿佛置身巨大的蒸笼。三伏天又闷又热是由于入伏后,地表湿度变大,每天吸收的热量多,散发的热量少,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,所以一天比一天热,进入三伏,地面积累热量达到较高峰,天气就较热。另外,夏季雨水多,空气湿度大,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,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。

一、忌整天不出汗

出汗能够调节体温,排出体内毒素。也许很多朋友都不出汗,这就需要排查皮肤状态,通过排查可以清楚的了解,皮肤汗腺堵塞部位、堵塞程度,并且通过一次排查治疗,可以一定程度打开毛孔,短时间内提升皮肤含水量,并且清楚了解患病程度,对于日常生活护理也很有帮助。

二、洗热水澡

进入伏天以后,大部分人就把洗热水澡这个习惯给排除了,觉得夏天洗冷水澡才够清凉,其实天气越热,湿邪越重,热水洗澡就显得很有必要,而且洗完以后身体会觉得神清气爽,并不觉得出汗难受,况且热水澡可以充分打开毛孔,有利于护肤品的吸收哦!

三、忌熬夜

因为天儿太热,很多条件不允许的地方,都纳凉到很晚,从中医角度来说,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,表明体内湿气过重,而鱼鳞病患者大都属于脾肺阴虚,所以30-60分钟的午觉在三伏天里不可少,但是切记不要超过一个小时哦,不然又会影响晚上的睡眠了哦!

 

四、空调26°较合适

 

虽然人体有一定调节体温的能力,但是专家提醒,室内外温差不应过大,保持在8°-10°为好,三伏天虽然38°以上的高温天气也会出现,但普遍会在35°左右,因此空调的温度保持在26°为宜,并且注意风口不要直吹身体,避免加重皮肤干燥,开窗适时通风也很有必要哦!

三伏天,吃什么?

一到伏天,老百姓较惦记的就是:三伏天,吃什么?有句老话:“头伏饺子二伏面,三伏烙饼卷鸡蛋”。伏天吃饺子、烙饼、面条的意思,除了夏收小麦之后粮食充足的喜悦之情以外,主要是提醒人们,夏天饮食不可太凑合,要经常慰问自己一下,多吃点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。因为夏天温度高,出汗多,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,更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、钠等矿物质,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。具体到吃什么,主要掌握四个要点:多酸多甘、补气去火、新鲜干净、补水养生。

 

三伏饮食——多酸多甘

古代学者认为“夏季暑湿,适宜清补”。夏天酷热高温,人们喜冷饮,喝水多,导致湿气侵入人体,而外湿入内,使水湿固脾,引起脾胃升降,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,出现积水为患,引起食欲不振等。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,暑湿对脾非常不利,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。并且,夏季归心,而心喜凉,宜食酸,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。如:菠萝、西瓜等。

 

三伏饮食——补气去火

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,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,表现出情绪烦躁、焦虑、易激动、失眠等,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“夏季情感障碍”。因此,“去火”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。夏日祛火的食物,上佳选择:苦瓜、西红柿等性凉、清暑的蔬果,同时,牛奶性微寒,可以补水、滋阴、解热毒,也是“去火”良品。狗肉、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。

 

三伏饮食——新鲜干净

中医认为,胃为后天之本。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,脾胃功能较为迟钝,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。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,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,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,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。胡萝卜、柠檬、苋菜是其中;时令的野菜蔬果,多食更是大有好处。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、冷或不洁的食物,以免染上痢疾、腹泻等。

 

三伏饮食——补水养生

中医理论讲究“阴阳五行”、“天人一体”,冬为阴,夏为阳,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,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,人体阳气,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,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。三伏天,人稍劳作或运动,就大量出汗,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。因此,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。

微信图片_20180723091227.jpg

 

“三伏”防暑较重要

三伏天首先要注意防暑降温。尽量避免中午阳光较强或温度较高的时候外出,必要外出时带上遮阳伞。如果在夏天或高温作业场所工作一段时间后,有轻度头痛、头晕、耳鸣、恶心、眼花、无力、口渴及大量出汗等病症,就是中暑先兆,此时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清凉通风的环境中,解开衣服,涂擦清凉油,服人丹或十滴水,多喝淡盐水或清凉饮料,头部冷敷。经休息、降温处理,一般4小时即可恢复。如果体温一直不降,需尽快去医院救治。

 

三伏天防空调病

大家知道,人是恒温动物,人的体温要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。夏季,自然界阳气正足,温度、湿度都比较高,人体为了调节环境温度,就需要适时开合汗毛孔,将体内多余的湿热排出体外。但是,现在我们人为地制造出了一种人工环境--空调,当我们从炎炎烈日的环境下,突然进入到温度很低的室内,就会使本来正常排泄汗水的汗毛孔突然关闭。这种关闭由于来的很突然,在关闭过程中,会造成两个后果,是将冷空气一同闭在了体内;而是,导致本来正常的排汗功能中断。

 

大家都知道,排汗,是人体的一种排毒过程,在夏季,借助于外界的阳气,人体本来是要将体内的各种寒湿毒排出体外,但空调的介入,打乱了这个过程。不仅排毒不彻底,反而是将外界的寒也一起带入到了体内,因此,这个阶段的人,很容易得空调病。这种病,就是在夏季得风寒感冒。由于寒闭在体内,症状就是浑身肌肉痛,关节痛,头痛,无汗,食欲不振,甚至浑身发冷、发烧。

 

针对空调病,给大家以下几条建议:

1、发病初期,可用生姜数片+红糖,熬两大碗生姜红糖水,目的是发汗。

2、在饮食上,可煮鸡蛋挂面,多放汤和生姜,调节肠胃。

3、如果身上出疹子,红疙瘩,可适当喝绿豆汤,以帮助解毒,白糖、盐适量。

4、如果条件许可,可适当补充营养素,包括类萝卜素、B族、维C、钙镁片等。

5、可用热水泡脚,帮助出汗,只要汗一出,问题就基本上解决了。

6、刮痧、按摩、拔罐。

名师教学

  • 张祥宽

    省级考评员

    高级技师

    鲁菜烹饪大师

  • 邵兴刚

    西点技师

    中式面点师

    西式面点师

< >

【以30周年为契机,办百年烹饪名校】新东方烹饪教育30周年盛典成功举办

返回

【致敬30年】新东方烹饪教育30周年历程回顾!